首页

SM国产女王

时间:2025-05-26 07:00:42 作者:航拍日照港岚山港区 浏览量:26797

  【光明时评】春日文旅生机勃勃

  【光明时评】

  作者:济之(媒体评论员)

  清明假期出游数据日前发布。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清明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

  火热数据背后,是塞满“人从众”的景区“特写”,是令游客大快朵颐的场景。从浙江杭州“西湖断桥铺满了人”,到山东济南变成了“挤南”,再到江苏南京夫子庙景区因客流量过大,地铁夫子庙站临时跳站运行……此番情景不由得让人们感慨:“到处都有一亿人。”看来,这个假期,很多人都选择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该项数据不仅意味着文旅含“金”量高,还意味着人们的信心含量足。正因为对未来有良好预期、当下有愉悦心境,才有较高的出行意愿,愿意用脚步丈量壮美山河。

  不只清明假期,这个春季的文旅消费都充满活力,增长势头始终保持强劲。据统计,3月以来,“赏花”“踏春”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7倍,赏花相关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其实,赏花何需直奔长安的上林苑,如今的神州大地,有很多地方都主打“赏花经济”。从广西南宁青秀山的三角梅,到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的山桃花;从江苏南京莫愁湖公园的海棠花会,到河南洛阳的花海盛宴,无不吸引游人前去驻足。在花团锦簇中,可领略浪漫花事,可感受春暖花开。

  出游,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刚需;发展文旅业,也是各地的发展抓手。对于游客来说,审美素养越来越高,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满足于到景点吃吃喝喝、看看转转,还希望获得更高的文化体验和新鲜感受。各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向游客提供更多充满文化含量的旅游项目,以及让游客眼前一亮的文旅新业态,将能更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新需求,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当前,很多地方坚持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文旅发展路径,期望在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有的力推“赏花经济”,有的做大“早茶文化”,有的深耕非遗经济……如此种种,都是围绕融合发展来发力,着力提升文旅业的黏合度,既招揽了人气,也发展了产业,塑造了当地良好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一年四季,光景各异,每个季节都值得出游。今春文旅消费充满活力,让人们看到了经济回升的向好态势。我们有理由期待,接下来的文旅消费同样充满生机。优化政策环境,解决堵点难点;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产品供给;建好平台载体,加大惠民力度……多方精准发力、协同努力,让文旅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光明日报)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洋弟子在景德镇 体验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

广州11个区共同构成全市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一张图”。广州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每一个区贡献一域力量。可以说,11区强,广州则强。

乳房再造“援”梦公益救助行动:医学专家建言“开花结果”

“我来这的‘第一桶金’就是做石材生意赚到的。”他笑着回忆起20多年前第一次来到石横村的时候,彼时的山村土地上“填”满了大大小小上千家石板材加工厂。

合肥市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顺利接车

香港7月26日电(记者 韩星童 朱晓明 陈子彦)众所周知,曾风靡一时的港产片影响了一代人。近年来,特区政府大力扶持电影等文化产业,本地流行文化亦出现新的景象。在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看来,香港流行文化正越来越活跃。

“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国际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转铁的实现,不仅仅是给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有更加综合的效益。企业负责人也跟记者坦言,现在即便是跟公路运价相比没有优势,也仍然愿意选择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

看好家乡发展 返乡华侨探索都市露营经济新模式

三是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删除电费违约金“反向抹零”要求以及无法规政策依据的连续六个月不能如期抄表终止供电的条文内容,将供电企业恢复供电时间由3天压减为24小时,要求供电企业按照实际用电天数与电力用户清算临时用电预收电费,优化电能表计损坏、丢失赔偿责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